看NBA的三個層次與軍事作戰的三個層次一樣,一為戰技、一為戰術、一為戰略。從個人喜好上而言,此三層次並無所謂深淺高低的價值爭議,不同的球迷有不同的欣賞層次,沒有誰是誰非。愛看熱鬧、花俏的球迷,大多注重球員的個人球技、臨場表現:J博士的罰球線起跳灌籃、賈霸的天鉤、喬丹的滯空能力、魔術強生的聲東擊西妙傳、歐拉朱萬的迷蹤步法,甚至羅德曼的髮色造型、艾佛森的渾身刺青、郵差馬龍罰球時的念念有詞等,不僅為NBA創造出無數球迷,更將籃球作為一項人類體能活動的技藝推到極致。同時球員明星場內場外的一舉一動也成了媒體所津津樂報的話題花絮,吸引全球矚目端的是熱鬧非凡。

若是戰術層次,你就得要注意教練團為球員設計的種種戰術:從跑位、接應、傳球、補防、空檔的取得、教練換人叫暫停的時機到球員實際執行的程度、效率;甚至連球隊所在城市之當地文化環境對球隊的球風可能產生的影響等等。最有名者如:傑克遜教練在昔日公牛隊以及今日湖人隊的三角戰術﹝雖然他不是三角戰術的發明人卻是最佳的發揚光大者﹞、休士頓火箭隊以非洲天王歐拉朱萬及凱文強生合作的Inside-Out戰術、猶他爵士隊史龍教練將助攻王史塔克頓及馬龍這對NBA史上最佳二人組緊緊牽繫在一起的擋切戰術;深受好萊塢影視文化影響的洛杉磯湖人隊以及深受摩門教浸染下紀律嚴明的猶他爵士隊的球風差異也是兩隊球迷不時交戰的話題。

涉及戰略層次的球迷看的則是更幕後的事,甚至不必看一時一地的球賽,僅分析各項統計數字即可想見比賽勝負關鍵、評估大勢走向、檢討各隊經營管理方針,包括聯盟從交易、選秀到薪資制度等種種措施及其影響,甚至觸及歷史,動輒上溯50年前、下探500年後;以及透過全球化行銷手法,NBA如何推廣其商品、明星,以及美式職業運動的風格及文化,種種議題極為複雜繁瑣,欲成為深度球評者不可不具備此等視野。比如紐約尼克隊新任總管 Scott Layden從爵士隊轉來,今年剛透過三方交易把他當年任內所發掘的兩位年輕戰將Shandon Anderson及Howard Eisley又納進自己門下,這對尼克總教練Jeff van Gandy有何影響;原本限制只能採取盯人的規則下個球季將放寬為容許區域防守,各隊教練如何從選秀就開始因應調整;國王隊拼死留住Webber,卻送走與他交情不錯的控球後衛Jason Williams,換來灰熊隊的Mike Bibby,新的國王隊兩大台柱會起何種化學變化;NIKE、ADDIDAS等運動用品的大品牌如何與NBA形成某種共生關係,互相合作行銷全球等等之類的問題,也幾乎是這類球迷關注討論的焦點。

我看NBA已有10多年的歷史了,不同於大多數人是先看見喬丹才開始累積NBA的經驗;我則本是80年代末湖人王朝的支持者之一,一步步親眼看著洛杉磯湖人隊的賈霸、魔術強生怎樣和波士頓賽爾提克隊的大鳥博德(Larry Bird)爭霸、然後喬丹怎樣一步步把芝加哥公牛隊從「一人球隊」帶到總冠軍建立起90年代的「公牛王朝」、一干與喬丹同在NBA打球的前後期名將尤英、巴克利、馬龍、史塔克頓又是如何奮戰不懈卻總是被喬丹擋住總冠軍之路。

這期間當然有很多傳奇性、戲劇性、趣味性的神話、故事及小道消息在球迷之間流傳,也由於這裡面滲入太多、承載了太多球員及球迷間的情感互動及投射,使得NBA不再只是單純的美國(加拿大也有兩支球隊於95年加盟,但今年溫哥華灰熊申請遷移到曼斐斯去了,加拿大球隊只剩下一支多倫多暴龍隊)國家籃球聯盟,在全世界籃球迷(不同於所謂的“喬丹迷”)的心中,NBA已成為一具有獨特意義的場域,甚至可以稱作聖壇,而90年代NBA的聖壇教父,當然就是天王巨星麥可.喬丹了。

從個人球技的層次來看,喬丹的確是不世出的籃球奇才,但是很多人往往眼中只見及此,便以為他是唯一的標準,而忽略了其他球員討生活的絕招亦有其美妙之處。像助攻王兼抄截王的史塔克頓,除了掌控整場比賽節奏的助攻絕活之外,最妙的還是他的切入上籃,只有「庖丁解牛」四字可以形容,往往防守的一方專注於防守他的傳球路線,結果他反而直接竄入籃下,對方球員有時甚至還沒回過神來,他就已經擦板得分,這種一箭穿心式的切入,讓人喊痛都來不及,全NBA有這種功力的人,依我看是沒有的,因為大家都向喬丹看齊去了,喬丹的切入不是這樣,他擅長以神乎其技的假動作運球連過數人,切入禁區然後提氣騰空扭腰灌籃得分,由於整個過程一氣呵成美妙至極,所以才能吸引全世界大部分球迷的注意。史塔克頓這種就較不討好,因為球迷必須全神貫注,才能體會其難度。

但是話說回來,為何史塔克頓花俏的假動作不多呢?我的看法是不需要,真正的大廚何須舞刀弄鏟呢?(當然喬丹這種食神級的人物例外)郵差馬龍也是一樣,全世界哪一個郵差投信的姿勢是好看的?除非有惡犬攔路,他才需要虛晃一招,但以馬龍的身材體型,真正夠份量的惡犬實在屈指可數,他和史塔克頓的配合只要一擋一切、一傳一投,防守的空檔就被清出來了,能夠輕鬆取分(easy basket),自然不必發展一套假動作來過人了,這種打法需要極高的判斷(時間差及切入點)及反應能力,彼此之間的經驗及默契更是重要。問題是球技雖佳,但球迷實在無法忍耐如此乏味單調的打法,是以爵士隊的球迷才無法與其戰績相稱。

從戰術層面來看,我覺得98-99球季的火箭隊教練湯加諾維奇對皮朋的用法值得一提。當99年球季快結束時,我便曾斷言「火箭隊若不能在戰術上解決皮朋位置的問題,要打進西區四強是很有問題的。」大家都認為皮朋是全能型的球員,照理教練團在戰術上應該會有更多可行的變化,可惜我們看到的是一個在場上漫遊不知何所立於天地之間的皮朋,而不是那個我們所熟知的滿場飛舞令敵方不知何所措其手足的大鏢客皮朋。會造成這種情況其實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就是:從前公牛隊的幾名主要戰將不論喬丹、哈波甚至庫科奇都是有全能身手的球員,所以三角戰術一經啟動,我們便經常可以看到這幾隻牛滿場飛舞眩人耳目──好吧,我承認喬丹飛舞得特別厲害,而澳洲籍傻大個中鋒龍里則是飛不太動的那隻──如今擁有歐拉朱萬及巴克利的火箭隊則不然,這兩位NBA史上五十大巨星在場上的位置早就固定得死死的,這使得站在其他位置的人也沒有太多轉換的空間。以前當皮朋被守死,他還可以在外線嘗試取分,改讓庫科奇殺進禁區纏鬥;反之兩人的角色完全可以互補。但現在你如何讓巴克利和皮朋互補?所以皮朋在巴克利上場的時間只能安於小前鋒或得分後衛的位置,要他控球則是難為了他,他可以安全運球過中場,也可以來幾個妙傳助攻,但要他控制整個進攻節奏,還不如讓他在暫停時間上場跳大腿舞!

我相信火箭隊的Inside-Out戰術很適合歐拉朱萬及巴克利的黃金時期,事實上94-96年火箭隊就是憑著歐拉朱萬和一票外線射手的內外搭配一舉拿下兩個總冠軍,但98-99年的二老體能早已不如往昔,連銅筋鐵骨的馬龍都減少了禁區衝撞的次數,在Mobley、Harrington等年輕新秀尚有速度可用的情況下,火箭卻還一味要跟別人比強度,二老穩時已難言天下無敵,二老不穩時則不免楚歌四起,當比賽勝負全繫乎此,皮朋的表現自然無關大局,難怪他要懷疑火箭花大把銀子找他來的用意何在了!而事到如今,皮朋首先離開到拓荒者,悲情巴克利更是在其發跡之地費城摔傷而宣告退休,現在連火箭鎮隊之寶歐拉朱萬都離開休士頓到了多倫多,火箭隊的中興就全看年輕新秀Steve Frances了。

雖然從戰技及戰術層面來看球真是一件很過癮的事,但若從NBA的整個全球化的戰略發展佈局來看,對身處第三世界的我們而言,就是一件令人傷腦筋又傷感情的問題了。

如前所述,喬丹的確是不世出的偉大籃球天才,但是從文化霸權及資本主義全球化的角度思考,則他就是不折不扣的帝國主義侵吞第三世界的工具及武器,甚至可說是幫兇之一了。98年7月號的財訊雜誌在傳出喬丹即將宣告退休之時作了一項估計,報告中說喬丹一人為美國所帶來的經濟利益竟高達美金100億;喬丹一說退休,NIKE股票立時重挫!這些利益來自媒體轉播的權利金、廣告收益及以喬丹為號召的商品全球行銷所得。在如此重大的利益考量之下,媒體作為主要的推手,當然要無所不用其極地塑造喬丹成為明星、成為籃球大帝、成為籃球之神,好讓球迷有個可以擁戴膜拜的對象、集結靠攏的中心。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本地媒體在報導96、97連續兩年與爵士隊的總冠軍爭霸戰時,其煽動性不下於報導選戰時的統獨之爭。

和喬丹有密切關係的NIKE,與台灣的寶成企業合作生產喬丹籃球鞋,在越南開了60幾條生產線,喬丹一人一年賺了上億美金,卻有上千越南廉價工人受其剝削,中間還被我們台灣廠商轉手先剝一層,這就是所謂的喬丹帝國真相,難怪98年還曾傳出他秘密到台灣來──廢話!如果你知道那些為你所奴役驅使的狗一年可以為你賺來上億美金的話,你會不來看一看?甘迺迪若仍在世,一定更加大嘆當年發動越戰的愚蠢!

在喬丹宣佈退休、公牛王朝崩解之時,曾經自詡為左傾知識分子的楊照居然在新新聞上發表一篇緬懷公牛王朝的文章,喚起無數球迷帝國的昔日榮光,殊不知以左派的觀點,公牛帝國之崩解正是球團經理在利字當頭、不顧球迷權益,並視球員為資本累積與再生產之工具這種經營心態下的必然結果,這個帝國的興起與喬丹被媒體神化的過程有著密切關聯,楊照為文於此毫無著墨,反而再次強化喬丹在球迷心中的神格化地位,這種鞏固資產階級利益的做法,顯然與其知識立場相衝突,其自詡左傾的飾貌謊言,至此已被拆穿無疑。

一個必須捫心自問的問題是:那麼像我這種球迷又該如何自處?

我的想法是﹝也許還是有點鄉愿﹞:籃球不過是一項體育活動原本無關政治經濟,但NBA既是資本主義體制下的一環,就不可能沒有這些因素揉雜進來,如果一個球隊其所在的城市挾有強大的政經實力與媒體宣傳的力量,那麼它成為強權的機會相對而言當然大過比較local的小城市,也容易吸引到球技較佳的球員,畢竟在NBA想出頭,球技實力雖是基本要素,但如何吸引媒體關注也是非常重要的﹝從台北天母街頭竟然可以看見喬登美語、皮朋數學這種名字的補習班,你就可以知道名牌明星的力量了﹞。

幾支歷史強隊如:紐約、洛杉磯、波士頓、費城、芝加哥等無不如此,湖人隊尤其可為代表,它是強權中的強權,原因就在於它在政治經濟方面的影響力吸引了全球媒體最大的注目,這種現象其實對籃球運動本身不見得是好事,很多商業及政治邏輯下的運作考量如封館事件、球員交易、總教練的人事問題,以及球員為自保而和球團之間的爾虞我詐﹝像當年黃蜂隊的Glen Rice託言傷重擺爛,久不上場,卻在加入湖人隊之後第一場便出場勇奪21分,如今他真的有傷了,上季被湖人交易到紐約,現在紐約又要把他送到休士頓去,身價一跌再跌﹞,在在都傷害了真正的球迷隊這項運動的熱愛。更別說多少美國青少年﹝尤其是黑人﹞,為了躋身NBA而付出慘痛的代價,在鎂光燈下光鮮亮麗的球衣背後,有數不清的球員在嚴格訓練之下造成永久的運動傷害而被無情地淘汰,也斷送了一生的希望;僥倖進去的面對龐大的物質誘惑及競爭壓力,人格能保持完整者幾希矣,嗑藥、性與暴力是他們最常宣洩的管道和方式卻不見容於社會,一朝犯錯就此沉淪的球員也不乏其人,難怪王爾德說:「悲劇有兩種,一種是沒得到,一種是得到之後。」有部極有名的紀錄片「籃球夢」﹝Hoop Dreams﹞,導演長期紀錄拍攝兩位年輕球員努力想進NBA的過程,相信大多數人看完之後不是就此夢醒,就是慶幸未作此夢。

奧立佛史東去年導演過一部以美式足球為題材的電影「挑戰星期天」﹝Any Given Sunday﹞,就把職業運動的種種面向非常完整而寫實地全部拍了出來,令人嘆為觀止。奧立佛史東真有大才,他的電影不論政治歷史社會,各種題材均有深度,並且引起各專業領域菁英的重視,甚至連一些小品如西恩潘演的「上錯驚魂路」﹝U-turn﹞,也極有興味。

這部「挑戰星期天」找了艾爾帕西諾來演總教練,2個半小時美式足球場內的衝撞不止,場外的衝撞更甚,有過之而無不及:總教練曾有過榮耀的總冠軍戒指,但卻被媒體批評為老化過時;球員老傷問題一堆,年輕新秀稍有成績被媒體一捧馬上忘了我是誰;球團年輕女老闆接手父親事業,處心積慮要走出老爸陰影,克服球隊賠錢營運不佳的窘境,她想賣球隊同時又要求市長蓋新球場;一流的跑鋒吉里安只簽了一年短約,隨時可以走人換隊的他,只注意自己的跑碼紀錄不理球隊勝負;隊長知道自己已老,四分衛的先發地位就要不保,前鋒老鯊的傷也到了臨界邊緣,再碰撞一下可能就要了他的命,可是他還有妻小,破了擒抱次數的紀錄就有100萬美金,他要不要拼?他求隊醫為他注射藥物,隊醫能不顧他的狀況?總教練如何在球員、老闆、媒體、隊醫和他自己的過去與未來之間殺出一條血路?艾爾帕西諾演來極撼動人心又具說服力,看這部電影真是過癮。

最後幾名老明星球員光榮退休,該破紀錄該拿獎金的也都拿到了,總教練的位子也如老闆所願讓出來給年輕的助理教練擔綱,結果艾爾帕西諾在告別球隊的記者會上宣佈:他將帶走隊上最有潛力的年輕新四分衛到新墨西哥隊繼續打拼,跌爆所有人的眼鏡,也差一點包括我的!這就是美式職業運動!NBA也是這樣,為了勝利可以不擇手段,好朋友開除好朋友;為了利益可以奇招出盡,出賣球員臉不紅氣不喘。這不是我們想看到的卻是媒體最喜愛報導的。

我之所以後來不再支持湖人不是因為它球隊戰績不佳﹝反而它最近連拿了兩屆總冠軍﹞,或是不喜歡球員的表現﹝俠客歐尼爾和Kobe小子的球技也是有目共睹﹞,而是它不幸處在一個我認為是錯誤的媒體政經結構的位置,它已經濃縮凝聚成為NBA帝國主義的象徵,因之我希望它被擊敗,讓那些草根性強的在地小城市球隊﹝如印第安那溜馬隊、猶他爵士隊、密爾瓦基公鹿隊或是明尼蘇達灰狼隊等﹞澆醒它的清夢!甚至有朝一日歐洲或亞洲的職業籃球能發展起來與NBA相抗衡,屆時整個職業運動的文化生態會再起何種變化,這就需要更長期而細密地觀察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7)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