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為魏德聖籌拍「賽德克‧巴萊」說一句話

「活該,誰叫你去砍人家的頭!活該,人家現在要砍你的頭!」──排灣族戰歌

聽聞小魏魏德聖要籌拍霧社事件的電影「賽德克‧巴萊」﹝Seediq Bale﹞,甚至已經拍好了一個五分鐘的片段放在網路上準備向社會大眾募款,我的心裡是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因為這個構想牽涉到原住民的文化及歷史,而小魏在拍攝計畫中也宣稱他將拍出「原住民的驕傲」,他說:「什麼樣的文化最本土,什麼文化最能讓人直接了解台灣與大陸的完全不同?原住民文化!台灣的原住民文化在世界人的眼中是什麼樣的文化?是一種令人同情惋惜的文化!為什麼?因為拍攝者的眼睛充滿了憐憫;因為原住民的子孫們總是抱怨他們的生活無奈。他們漸漸失去的,是建立一個民族的最原始元素──驕傲。」

一方面我認為拍電影萬不可能像學術研究那樣呈現出完全的歷史真實,如果想這樣做就應該寫論文去而不必拍電影;但另一方面電影所透露出的歷史觀點卻必然會在政治面及社會面產生撞擊與影響,小魏的企圖心與目的說得很明白:他要重振原住民對自己文化的信心﹝這其實具有相當的政治性﹞,換言之這部片主要應該是拍給原住民觀賞的,如果真是這樣,則募款對象意即整個台灣社會大眾對於原住民歷史文化的認知理解乃至關心程度,就成為募款成敗與否的最重要關鍵﹝即使向國內政黨或國外片商募款也是一樣﹞;而目前原住民文化在台灣到底是個什麼處境、處於何種地位,也就因此成為我寫作此文的真正目的,想在本文中了解霧社事件始末的讀者至此可以打住,因為那是小魏的拍片題材,我在電影沒拍出來之前不會去談。

接下來的話得從八里的十三行博物館說起。

十三行博物館剛開放不久時我趁空跑去參觀,主體建築的鯨背設計相當有海洋文化概念,可惜跟十三行遺址的關聯性不大;導覽DM上說以後還會有自然生態的相關展覽,不是展出遺址而已。的確,關於遺址的展覽是屬於常設展,挖出的文物再多也就是那樣了,如果沒有其他的特展規劃,這個佔地很大、內容卻是小而美的博物館就很難長期吸引人一來再來。

不過那次參觀卻讓我見識了一個新名詞:「台灣史前時期」。

原來本館的台灣歷史是從1624年荷人據台起算,西元1624年以前就是「台灣史前時期」。DM上也說了:「十三行人生活距今1800年前到500年前」,從本館的台灣史觀點,當然就是史前人類!多媒體簡報室裡也從新石器時代晚期一路講到鐵器時代,然後就跳進了歷史時期的1624年!

這與一般認知的史前時期實在相差太遠,當新石器時代進步到鐵器或青銅器時代,等到人類文明做好了物質上的準備才算進入歷史時期,這是世界史或人類文明發展史的常識,但是把這樣整體性的概念拿來套用作為一個地區的歷史分期就會出現問題。台灣考古歷史學界想要搞點自己本土的東西,想提出一套新觀點,這是好的,但至少也該講究一點學術上的嚴謹。1624年以前的台灣難道只有原住民嗎?那起來抗拒荷蘭人的郭懷一難道不是在荷蘭人之前就已移民台灣的漢人?難道他是在荷蘭人之後才來台灣讓荷蘭人奴役的嗎?撇開秦漢時期中國就已與台灣產生軍事、貿易等社會關係,以及700年前日本甲螺倭寇為患等等不看;就算單從西方人角度,荷蘭人也並非首先與台灣接觸者。

從程大學編著的「台灣開發史」,到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1962年就曾到台灣來作過田野調查的麥絲基爾女士﹝J.M. Meskill﹞所著之「霧峰林家」,都對台灣近代史的發軔有如下描述:「福爾摩沙」這個世界聞名的稱號乃是透過16世紀葡萄牙人的發現與傳播,隨後西班牙人於1598年派船進犯,未能成功;而荷蘭人韋麻郎先是於1602年至1604年勾串中國「奸商」李錦、潘秀,進犯澎湖,結果遭福建巡撫徐學聚派遣總兵施德政、都司沈有容率兵驅逐,澎湖馬公媽祖宮現仍保存「沈有容諭退紅毛番韋麻郎碑」,乃為明證。1622年荷蘭人雷爾生再度進犯佔據澎湖,漢人遭虐待奴役者凡1300餘人,另有1500人被送往爪哇的荷蘭東印度公司賣作華工奴隸;福建巡撫南居益再次出兵,交戰7個多月荷人求和,於1624年被迫由澎湖來台,才開始設政務廳,建赤崁城。

同一時期,1626年西班牙人也進佔台灣北部,經三貂角進入雞籠港,在滬尾﹝即淡水﹞建紅毛城,主要卻是以宗教教化為主。荷蘭人殖民南台灣38年,西班牙人殖民北台灣17年,縱然殖民政府全係西方人,但社會結構早已是漢人移民社會及原住民社會同時並存;是以明末清初,鄭成功渡海來台,驅走荷蘭人並接手統治漢人社會,在政權移轉上才會具有相當的正當性。

已故的時代悲劇人物張學良其被軟禁的後半生在台灣無所是是,最大樂趣便是研讀聖經與明史,他對鄭氏收復台灣一節歷史曾經寫下一首七言詩,最是一針見血:「孽子孤臣一仔儒,填膺大義抗強胡,豐功豈在尊明朔?確保台灣入版圖。」

而在十三行遺址中發現有中國銅錢,從五銖錢、開元通寶到乾隆通寶,綜合以上所述──如果我們願意謙虛一點──這證明了從中國漢唐到清朝,台灣島上的十三行地區有一群原住民還處在鐵器時代,有殯葬文化但沒有文字,種族上則屬於南島語族的一支;倘若仍要斷定此時為台灣史前時代,等於將漢人移民的歷史硬生生斷頭,不但無法解釋現存漢人社會之起源,也同時扭曲了十三行人及其他移民或原住民的歷史。馬來西亞砂勞越的伊班族就是個例子:砂勞越現在仍以伊班族佔大多數,他們在雨林的水邊築長屋圍居,一樣停留在沒有文字的階段,令人稱奇的是獵人頭習俗雖已停止,但其婦女卻能以紡織技術織出各種圖像符號,彷彿在說故事寫作一般,雨林之外則有現代公路及城市,試問馬來西亞的砂勞越地區現在是否仍處在史前時代?

把距今500年到1800年前的台灣原住民當成史前人類來介紹是正確的,但把西元1624年以前的台灣﹝不包括澎湖!﹞定義為史前時期,這種歷史觀點到底是以誰為詮釋主體?如果是原住民,那麼台灣史會只有400年嗎?

目前官方乃為漢人顯然無法以荷蘭人西班牙人甚至日本人為主體,而應以漢人為主體,但如此又牽涉到敏感的統獨政治問題,只好在某些地方採取創造性的模糊,結果反而自我否定,讓400年的台灣史成為一部行政官僚史,只因為荷蘭人是第一個在台灣設立行政官署的殖民政府,就把荷蘭人之前的台灣定為史前時期;只因為要把國民黨政府打為外來政權,就把荷蘭、中國明清與日本的殖民統治貼上同一個標籤。這又是一個大謬誤:清朝政府大致以「隘勇線」區分漢人社會與原住民社會,幾乎視同國界互不侵犯,直到1871年牡丹社事件,54名琉球人船難漂流到台東遭原住民視為外來者殺害,日本藉言抗議之後,才有沈葆楨奏請開山撫番;當然漢人開山之後欺壓原住民事件必較以往為多,「強者欺番,弱者媚番」﹝台灣通史撫墾志﹞,但本質上乃屬族群衝突而與荷日的高壓殖民統治完全不同!

為了塑造400年的歷史悲情,表面上是反對殖民統治的不義,其實反而是將殖民統治合理化──沒有外來政權的殖民統治,台灣仍在史前時期?──真正悲情的該是原住民!

在這種簡化而扭曲的政治論述中,原住民文化等於從一開始就不被承認,原住民從頭到尾都成了被犧牲的客體,即使在現今這個號稱400年來第一次「推翻」外來政權統治的民主進步政府之下,原住民依然被吃得死死的,幾乎可說永世不得翻身。



這些錯亂的歷史語言其實非從今日始,但出現在國家級博物館還是令人駭異﹝澎湖人也應該表示抗議,因為倘若非從荷蘭統治起算不可,澎湖怎樣也比台灣早2年!﹞。十三行博物館的做法如此粗劣,反映出的心態如此地不謙虛,令人咋舌!我不禁要說:這只是政府在利用原住民的剩餘價值罷了,如此大費周章大張旗鼓地展示早期原住民吃剩的貝殼,表面上是彰顯台灣的主體意識,實際上則仍然充滿文化歧視,更對於現今尚存的原住民生存及生活的各項需求瞠目不視;十三行人已經絕跡了,苗栗向天湖湖邊的賽夏族文物館卻只有空殼裡面啥都沒有,就這樣閒置3年,館外的賽夏族人不分晴雨辛苦叫賣著石板烤肉,對比富麗精緻的十三行博物館,當真坐實原住民「生不如死」的生存困境!。

而我對小魏籌拍「賽德克‧巴萊」的懷喜帶憂原因其實就在這裡:

從原住民角度來看,1930年的霧社事件乃是台灣自荷蘭政府以來,為對抗外來政權的暴力侵壓,所發生最大的一次抗暴行動,整個事件的起因不僅是政治、經濟的壓迫剝削,更包含文化及心理的歧視與抹殺,發動這個事件對原住民而言是個何等悲慘的驕傲!

但是這樣一個原住民捍衛自身尊嚴的歷史慘案,70年來卻不斷受到政治扭曲:國民黨立碑建公園用來宣傳抗日,一面把莫那魯道列為中華民族的烈士,另一面卻以菸酒公賣局的產品成功馴化原住民;黨外台獨人士如長老教會、許世楷、施正鋒等人則說「霧社事件的抵抗正是台灣人追求民主、自由、平等,維護人權的偉大精神表現。」更有日本漫畫家如小林善紀之流者,出書污衊「高砂義勇軍」乃是出於原住民的自願、受天皇感召,而高喊愛台灣的政客從李登輝以下竟無人出面駁斥反而還為之辯護!還好本土漫畫家邱若龍也編繪了一本精采詳實的「霧社事件」歷史漫畫,並獲得台灣原住民文教基金會的支持出版。

而小魏的理想更大,誰來支持他呢?在「賽德克‧巴萊」網站的拍攝計畫中有一段話是這麼寫的:「當美國人在慶祝哥倫布發現美洲五百週年之時,有一群懷抱原住民族史的人們提出異議,說這不是光榮的五百年,而是屈辱的五百年殖民史。」

我想起公投辯論第一場行政院發言人林佳龍面對畫上紋面的原住民立委高金素梅,結辯時高金素梅引用了上面那首古老的排灣族戰歌,而林佳龍在事後的記者會上辯說他們又沒有砍別人的頭。我只想說:請林佳龍好歹翻一翻阿扁對手連戰的祖父連雅堂所寫「台灣通史」之撫墾志,看看現在台灣人的祖先是怎麼「殺其番,烹之」的!是的,你們沒有砍別人的頭,你們只是把別人烹而煮之而已!

什麼時候我們漢人才能學會善待那像彩虹一般共存共榮的各族原住民?我一直相信「受過傷害的人有兩種,一種是希望別人也受到同樣的傷害,另一種是希望別人再也不要受到同樣的傷害」。霧社事件裡莫那魯道再怎麼偉大、再怎麼以身為「賽德克‧巴萊」﹝真正的人﹞而驕傲,其結果都是很悲慘的。而即使70年後的今天,整個社會根本就還沒學會尊重不同族群、包容多元文化,要向這樣一個不成熟的社會募款為弱勢族群拍電影幾乎是注定失敗!

我相信小魏,但是不相信目前這個冷漠的社會以及專門糟蹋原住民的台灣政客。




P.S.:
「賽德克‧巴萊」網站:www.seediqbale.com,有小魏傾家蕩產拍出的5分鐘精采預告。至3/9日止捐款金額為166400元,大約僅夠支付Panavision 35mm攝影機10天的租金。儘管悲觀,個人仍將捐出一日工作所得予「賽德克‧巴萊」拍攝團隊,期望有志者一同支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