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殘酷」,怎樣「浪蕩」? ●686

在看完煽情催淚的「Always幸福的三丁目」之後,我噙著眼角淚水,對於這部以「現實傷人太甚,以致得以虛假彼此撫慰」的意識形態打造日本回溯戰後50年代的懷舊風,感到頗不以為然,因此決定重溫真正的50年代經典作品。

1958年稻垣浩的「無法松的一生」本來是個好對照,但馬丁史柯西斯給了我更好的想法,他以懷舊的眼光去看早期的義大利電影,這促使他專注於如何用影像捕捉人類的真實情感,而又不是狄西嘉式的對社會現狀進行有意識地控訴或反撲,因此確認了情境重於編劇的寫實風格,並以此在好萊塢甚至影史上確保了一席之地。

我在近作「冷血的懷舊」留言中曾提到:「影響馬蒂極深的費里尼在1953年拍的『流浪漢』﹝即「浪蕩子」I Vitelloni﹞,馬蒂自言這部電影是他拍『殘酷大街』﹝Mean Street﹞時最主要的靈感來源。」在看過「浪蕩子」之後,我更加肯定了馬蒂一再在自己作品中致敬的對象。

巧的是「浪蕩子」一片的背景係義大利某偏遠海邊小鎮,頗適合淡水小鎮放映,和侯孝賢「風櫃來的人」亦有異曲同工之妙,若能理解義大利戰後政經社會發展,當更能印證費里尼所欲觸及的「出走」與「成長」兩個重要主題。

在「浪蕩」之後,將再擇日放映馬蒂之「殘酷大街」及相關電影以資比較,歡迎有意「浪蕩」者一起前往費里尼的出身之地,看看戰後義大利的海傍小鎮到底是如何「殘酷」!


時間:7月6日﹝週五﹞晚上8點
地點:有河book
放映影片:「浪蕩子」﹝I Vitelloni﹞
導演:費里尼﹝Federico Fellini﹞
1953年/107mins/B & W

注意事項:
1. 觀賞影片時書店必須停止營業,故酌收茶水費250/人,映後隨興座談;預約限12名,請於本文後直接留言報名,或洽報名專線:2625-2459
2. 當天書店營業至7點
3. 河友享8折優惠
4. 參加者可獲贈79折購書優惠券一張,參加愈多,優惠愈多!
﹝每張限購一本,可同時使用多張,簡體書、港版書、政府出版品、寄賣及特惠專案恕不適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