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road1.jpg 

 

《末路浩劫》(The Road,John Hillcoat, 2009)

 

電影中的末世景觀再怎樣經營似乎也就是那樣:破敗的城市、倒塌的樓房、空無一人的街道與隨意停放的車輛等等,這幾年由於環境議題備受全球矚目,於是市場上更不乏此類以世界末日為背景的影片,但大多仍屬動作驚悚或災難類型,只有本片是在故事及演員角色上下功夫。

 

《末路浩劫》和前兩年聲名大噪的電影《險路勿近》(No Country for Old Men)原著作者同為戈馬克麥卡錫,但故事差異頗大,由於人物簡單、情節單薄,喜愛後者的影迷可能會對前者感到失望,但兩片其實核心議題還是一致的:文明傳統與野蠻現代的價值對決,只不過對決的場域一在未來,一在當代。

 

比起原著小說,約翰‧希爾寇特導演的電影更加強倖存者的父子情感,飾演父親的男主角維果莫特森小火慢煨的細膩演出,可說一人撐起全片,其與小兒子相依相偕,在無止境的絕望中努力呵護走下去的希望火苗,展現出近年來銀幕少見的動人真情。

 

人在絕境之中,道德的束縛會愈形減少,為了生存,什麼事都幹得出來,因為理由有了正當性,但人的核心價值是什麼?本片與其說是父親守護著兒子,其實更好說是因為有了這個兒子,才促使做父親的得一肩扛起,守護人的核心價值;如果孤身一人,與陌生旁人均無關係,依憑本能弱肉強食的可能性便大為增加,這也是為何父親對孤獨行路者更加提防的原因,對待半盲老人(勞勃杜瓦飾演)已然嚴峻無情,對待年輕黑人更是苛如寇讎;做父親的難處是到底要採取何種手段保護兒子,兒子的存在則總是提醒父親人的本質;也正因有了這層父子關係,人便難以忘記身為人父的本來責任。

 

片末蓋皮爾斯一家四口的出現,對於失怙的兒子來說,由原本單純的父子關係一躍而加入一個家庭,既充滿希望也更增考驗,但無疑是最好的結局。

 

Theroad2.jpg  

 

※本文刊於2010年1-3月號第142期電影欣賞雜誌

 

Theroad3.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