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Idiots02.jpg   

 

《三個傻瓜》(3 Idiots,Rajkumar Hirani,2009)

 

對現代社會而言,學校已不僅是傳遞知識的場所而已,更是倫理道德或社會價值的延續或維繫者(更別說政治意識型態了);然而一個理想的大學究竟是要培養能對社會價值進行反思、質疑、挑戰的學生,還是只要能符合社會需求的各類專業人才就行?我想答案很清楚,只不過現實往往服膺另一套邏輯。

 

30歲就當上美國芝加哥大學校長的赫欽斯早在1950年代就曾指出美國高等教育的問題之一是:知識理性化卻未發展出足夠的理性精神,因為學校只重視「工具理性」,忽視「價值理性」;這種忽視加上學校科系不斷分化表面上似乎是價值多元化,其實只是將學生的道德人格與生命歸屬等問題推擠至校園一隅,由哲學科系或心理輔導室來負責處理,甚至推擠出校外,由學生個人或家庭自行解決,大學只在工具化的知識傳遞上下功夫,卻成為思想上鮮少交流溝通的場域。

 

即使過了數十年這些問題看來還是根深蒂固、原封不動,放進《三個傻瓜》裡來理解就更加清楚不過!本片是一部以印度大學菁英教育為諷刺對象的通俗歌舞喜劇,但世界上很多國家恐怕都有類似的問題,台灣也不例外,因此許多笑點對台灣觀眾而言幾乎毫無隔閡,有太多相同案例天天在你我週遭上演,甚至也曾發生在你我身上!

 

儘管此片應能帶給許多亟想發展個人興趣卻橫遭各種原因扼殺的年輕學子不小的希望及想像,但這種嘲諷的編劇說到底仍是在建構一種神話,神話中永遠只有幾位主角不是天幸就是天才而能成功,距離一般人的現實還是有一段傷心的距離的。

 

至於片子本身最特別的就是寶萊塢的精采活力,橋段如潮水一般一波又一波襲向觀眾,每一波都先有個小伏筆,然後營造笑點前的氣氛,等到笑點爆開,再加上伏筆的前後呼應,那股力量更強!且不只是喜趣的營造,片中三個傻瓜學生亦不斷受到挫折、打擊與失落,甚至情感受到的衝擊,都需要一一化解,尤其學院院長對男主角阿米爾罕(Aamir Khan)的愛恨衝突最是糾結,他與其所代表的僵化教育體制注定要遭受最大的挑戰與嘲諷,但導演並未將他醜化到底,反而在最後也令他在痛楚與驚險中有所省悟並且重新展現為人師長的風範及氣度,將師生衝突化為一樁佳話,贈筆的關鍵時刻尤為感人──寶萊塢就是有辦法把劇本寫得極其狗血而煽情,但在刺激之餘仍能令人深思,這大概可以解釋為何本片的票房在台灣算是個奇蹟吧?

 

3 Idiots03.jpg  

 

※本文刊於2011年1-3月第146期電影欣賞雜誌

 

3 Idiots0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