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toriaone3.jpg  

 

《維多利亞壹號》(彭浩翔,2010)

 

近年來殺得最痛快的電影之一便是彭浩翔這部《維多利亞壹號》,斬殺的場面拍得汁血淋漓,頗為過癮,但思索導演在片頭片尾所明示的主題,又覺得過於淺白而便宜,也許香港觀眾特別需要這樣一片來直接而且血淋淋地表達對建商炒樓的不滿吧?

 

彭浩翔自《買兇拍人》以來一直擅長拍這種「都市傳說」(urban legend),上一部都市言情劇《志明與春嬌》也是一樣;對導演來說,電影所呈現真實生活中的荒謬性比起題材或內容而言是更重要的東西,所以他拍文藝愛情也是這調調,拍殺戮驚悚也是這調調。

 

片中何超儀是一個為了買房而每日打好幾份工的中下階層熟女,白天做銀行的電話業務,晚上還在服飾精品專櫃當店員,同事們相約要去日本旅遊她也婉拒,為了買房可以犧牲其他一切,當她不斷犧牲自我到無法再犧牲的時候,她忽然發現犧牲別人也可以達到目標,於是就開始犧牲別人。

 

Victoriaone2.jpg  

 

這在某個層面的確是香港社會極真實的一面,但以冷血殺人作為「犧牲別人」的影像呈現則又荒謬到了極點,但彭浩翔就是這種調調,在社會真實面振振有辭,甚至令到其中的荒謬也變得有合理性時,它的電影張力就出來了。

 

片中一景不到三秒很快閃過:何超儀與幾位同事以及不相干的人圍著一個路邊的煙台抽菸,這正是《志明與春嬌》的主場景,這兩片因此有了微妙的聯繫:香港社會可以有志明與春嬌這樣貼近你我的愛情故事,也可以有何超儀這樣的冷血殺人女魔存在;他們甚至可能曾經一起圍著一個煙台抽過菸,交換過彼此的故事。

 

這些都是一個又一個「都市傳說」,這就是彭浩翔的電影本質。然而其侷限也正是「都市傳說」的侷限,它並未有什麼真正深刻的東西,一切都只停留在表層,要再深入只好用文字說明;但一這樣做就立刻凸顯它的淺白,並且似乎也只能成為他這樣做的理由或藉口,之前拍的《AV》就是如此。

 

血腥殺戮雖是某種反社會的過激表現,但換個角度看,它也可能鞏固保守的社會價值觀。檢視一下何超儀所殺的11屍12命,大概就可以驗出導演仍然具有某種保守性:第一個被殺的管理員八成是比她還弱勢的人,其他如單立文飾演的在大陸包二奶港商、他懷有身孕的妻子以及外傭(這個就是更明顯的弱勢者),這對夫妻的言行都被塑造得死不足惜,更別說另一間房裡的嗑藥雜交男女,而兩位警察也只是情節上必得增加的需要。當導演讓觀眾不至於對大部分被害者存有同情,並且對可能產生同情的被害者盡可能地忽略,可想而知導演也很清楚哪些是觀眾自己都想殺的人。

 

回過頭來看,表面上導演拍這片是為了譴責地產商,實際上他們仍然好整以暇吃人夠夠,而觀眾的恨意得到紓發,挫折感一時之間被解消,對反制建商卻仍然無能為力,那麼本片到底有沒有達到導演想達到的目的?

 

我想對導演及觀眾而言都是個大哉問。

 

 

Victoriaone1.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