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1  

 

香港本世紀的功夫片在請出葉問之後,接連出現多部或以詠春、或以葉問為主角的電影,預料這個角色的發展性應該可以持續發光發熱超過十年。

 

在葉偉信與甄子丹合作連拍兩集《葉問》之後,王家衛的《一代宗師》不但延續、深化了葉問的民國武術家的形象,更把這股「詠春葉問熱」推向高峰。時隔兩年,葉偉信與甄子丹合作的《葉問3》又推出拳王泰森炒熱話題,大概是《葉問2》裡打英國拳王的核心意識仍然是民族主義那一套,觀眾已經有點厭煩(至少台灣就幾乎不買單),所以這回讓泰森飾演一個地下搏擊賭場的老闆,反正他的拳王身份早已烙印在觀眾心中,葉問要是能突破「極限」打贏泰森的話,絕對會是熱門話題,只要能讓觀眾抱此期望進入戲院,就先贏到了票房。

 

但如果泰森接受這種安排,那他的拳王形象勢必有所減損,之後就很難再藉此形象來轉換出更高的價值了;因此編劇上特意安排泰森與葉問的對決是在「君子之爭」的形式下,以拳擊場上一個回合三分鐘的時間為限,兩人「點到即止」,讓泰森維持了拳王的形象,葉問也贏得詠春宗師的尊嚴。

 

問題是:在一個不管時間、無分回合,死活不論、誰倒誰輸的地下搏擊賭場,爭的既不是詠春與拳擊誰高誰厲害,更不是中國人與洋人的種族優劣,何以葉問上門泰森就顧起了身段、講起了規矩?

 

葉問3  

 

從現實的角度看,葉問代表的其實是傳統地方勢力,與來自西方的現代黑幫所覬覦的地盤利益產生衝突,兩者相抗,肯定要遇上一個尷尬──葉問單槍匹馬的傳統中國功夫如何與有英美帝國撐腰的現代黑幫對抗?

 

為了不誇張化這個對比使得劇情失真,只要把黑幫也搞得不那麼現代就好,只是這樣安排的結果卻是整個時代感倒退了二、三十年。

 

這點從美術上就可以印證:《葉問3》裡有好些場景是明擺著向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看齊靠攏,尤其是葉問的全家福照片以及葉問與門人弟子合影那幾幕,時代感都趨向一致,不理會兩片的時代其實差了二十多年;《一代宗師》裡那幾幕主要是30年代的日本侵華戰前,《葉問3》的時代背景則是共產黨赤化大陸後十年,也就是1959年的香港,當時的香港應該是華人圈裡最現代的地區,如今仍是中環地標之一的渣打銀行大廈便是於當年落成,縱然人力車要到1962年香港政府才停止發牌,但怎可能街上連一輛汽車都難得見?

 

葉問5  

 

這時代感的錯亂問鄭則仕就更清楚了:他在《葉問3》裡飾演警官肥波,但他也演過《三狼奇案》裡的馬二燦,後者的時代背景也是1959年,把兩片放在一起看就知道落差在哪裡了。

 

更別說葉問1893年生,1959年他已經67歲,片中甄子丹看來卻是50都不到,果然是把1959年的情節倒推20年來演。

 

這個時代的差池原本無可厚非,只因為所有的調整更動都只是為了合理化展現葉問的功夫,絕大部分觀眾也都是為了這點入場,即使葉偉信很有誠意地為葉問夫妻添加了一些感情戲(在釦子上做文章更多了些調侃《一代宗師》的意味),不過這些感情戲卻若有似無地強化了某種「傳統的」男性意識,譬如:怕老婆才是好男人、有事男人服其勞等等之類的,表面上疼愛保護女人,骨子裡還是沙文得緊(妻子始終是丈夫的附屬品)!

 

功夫武打片常常有一點為人詬病卻又難以苛責,那就是沒來由地為打而打,這點連《一代宗師》都不能避免(只有拍《聶隱娘》的侯導例外,他是堅持某種真實,為打而打絕不真實),這次《葉問3》的武術指導從前二集的洪金寶換成了八爺袁和平,詠春從攤、膀、伏到木人樁、黐手、尋橋、標指等盡皆展現,連兵器六點半棍、八斬刀也都齊出上陣,可以說是葉問系列電影中最有看頭的一部,喜愛武打片的觀眾應該是可以滿意地離場了,然而這樣的武打呈現以及觀眾所能接受的動作美感是從近百年的傳統武打片所一路訓練、傳承下來的結果,其根據地主要在香港,而在此之前,2015年大陸導演徐皓峰(亦為《一代宗師》的編劇)拍了一部《師父》,也是以詠春為主,在兵器上同樣六點半棍、八斬刀齊出,但是在美學上強調「實感」,已與過往香港的武打動作片有所不同,習於接受後者的台灣觀眾會怎樣看待徐皓峰的《師父》,實在很耐人尋味,幸好這部片亦將在台上映,相信很快就可以得到答案。

 

 葉問2  

 

本文刊於2016年1月25日之 InCulture品味生活網

 

 

葉問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