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梅竹馬1  

 

 

在楊德昌導演的電影生涯中,最大的挫敗莫過於1985年他與侯導合作的《青梅竹馬》四天下片,表面上是觀眾冷淡票房不佳,實際上是楊導與戲院及發行商之間的齟齬;此齟齬從《海灘的一天》即開始(片長超過兩小時損及片商及戲院排片的利益),一路相抗到最後楊導甚至連《一一》都不願給台灣的發行商發行(許多人以為是楊導不願讓台灣觀眾看到此片,實在是誤解),可以說楊導整個電影生涯都在跟這個產業體系裡的某些機制或規矩對抗。

 

由於外界評論《海灘的一天》的成功多歸因於明星演員(張艾嘉、胡因夢)的傑出表現,或者年輕攝影師(杜可風)的創新風格,楊導卻認為這些看法是種「誤解」,是「美化那個環境的條件,反而忽略了電影圈很多毛病」,因此他想要嘗試與非職業演員以及還沒有太多經驗的年輕技術團隊合作,「證明電影可以在很困難的環境中做出來」;直白地講就是離開中影,不靠片廠,搞一次獨立製片試試看。

 

在整個產業條件都還不成熟的情況下,《青梅竹馬》的挫敗是毫不意外的,但是票房的挫敗並不等於電影的挫敗;相反地,電影本身實際上極為出色,各方面的表現都在水準之上,包括非職業演員們的演出,足堪為時代印記。

 

青梅竹馬3   

 

《青梅竹馬》的劇情主軸是在七零年代台灣經濟開始起飛至八零年代初已經有所小成的這個階段,一個即將成家當家的男人卻在接班掌權的過程中遭逢各種意想不到的危機,他嘗試承接卻終於承接不起的悲劇。

 

由侯孝賢飾演的男主角阿隆,某日自美國探親回台後,便一直忙著處理身邊大小事,特別是與女友阿貞(蔡琴飾演)的感情逐步陷入危機,其因之一係阿貞父親的生意失敗,阿隆基於「傳統道義」相救,卻遭阿貞責備;事實上阿隆所信奉的這些「傳統道義」,正是他要接班上位、取代上一代掌權者的充要條件之一,即使具有風險。

 

矛盾的是當阿隆本身也面臨生意上的危機時,對於美國的姊姊與姊夫也能夠基於「傳統道義」相救的期待卻是完全落空,因為美國方面信奉的乃是現代資本主義,情急的阿隆在憤懣之餘,一句話脫口而出:「美國也不是萬靈丹。」不僅暗諷了台灣身處冷戰結構下對美日依附的地緣政治現實,更清楚說明了台灣由前現代跨入現代的社會變遷過程中,依據傳統父權所建構的倫理價值幾乎崩解殆盡。

 

在世代交班的權力移轉中天真純善的男性時常遭上一代予取予求、吃乾抹淨而成為悲劇犧牲者,在傳統倫理中本不具接班權力的女性反而有機會成為現代社會的新掌權者,阿貞及其舊公司主管梅小姐的自主上位便是明證,然而代價卻可能是男女兩性之間更劇烈的衝突;《海灘的一天》只是失去互信而已,《青梅竹馬》之後楊導重回中影拍出令社會震動的《恐怖份子》,其兩性戰爭的態勢更加糾結,楊導的思想及創作軌跡都有清楚的脈絡可循。

 

慢說治病沒有萬靈丹,人生更加沒有萬靈丹。在卅多年後看到《青梅竹馬》還能夠重上院線,你或許也會感嘆這部在極艱困條件(全靠侯導賣房)下拍出來的「台北故事」有多麼可貴及不可思議。

 

青梅竹馬2   

 

※本文刊於2017年7月20日《 The Affairs 週刊編集》第二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