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以所謂「民族誌電影」(Ethnographic Film)的角度來看,這部由日裔美籍導演羽田信代在夏威夷所拍攝的「照片新娘」(Picture Bride)顯然僅具企圖心而缺乏說服力,但在一次聽了世新大學成露茜教授關於「資本主義與人口流動」的演講之後,這部片中的許多影像不覺又從我的腦海逐漸浮出……

影片的故事背景是發生在上個世紀初,一個日本少女在失去了雙親之後,透過媒人的介紹,從照片中認識了一個到夏威夷當甘蔗工的日本男人,雖然百般不願,她仍然勉強同意了這門親事,詎料到了夏威夷,她才發現那男人比照片幾乎要老了20歲;起初她堅持不就,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她只有先賺足路費才能返回日本,然而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我們由此得窺本世紀初在夏威夷討生活的日本移民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兩人的關係逐漸產生變化,最後他們決定從頭開始共度此生……

這部片與成露茜教授的研究報告相互印證,反映出一個明顯的事實:本世紀初移民美國的日本女性與移民美國的中國女性,其所從事的工作儘管有著相當的差異(前者多是農婦,後者則多是妓女),但仍然可視為落後國家的勞工向著先進資本主義國家流動的一種行為,「推拉理論」儘管只能解釋現象,卻也引發出一個更高層次的問題:是誰在推?是誰在拉?或者說,究竟是什麼因素促使國與國之間、地區與地區之間產生推拉效應?成教授的研究報告明白指出了這一點:正是資本主義的發展導致移民現象的產生,並且由於資本主義全球化的影響,這種先進國剝削第三世界國家的情形在任何國家幾乎都無法避免,因此移民對移入國(即先進國)以及移出國(即第三世界國家)的影響就變得相當重要,成教授關於廣東台山的研究,其部份初衷想必植基於此。

縱然移民問題可說是自有人類社群以來就不斷發生的現象,但是女性在遷移生存環境時所面對的情況又有其特殊性。曾有女性同事聽聞我的單騎環島之旅時,感慨地怨說像旅行這種事女孩子就是沒辦法像男孩子一樣,我當時開玩笑說:「只要你能夠置之死生於度外,想去哪裡都成。」這句實話當場換來所有女同事的白眼。

羽田信代的關注角度由此出發值得讚許,只是充滿甜蜜希望的圓滿結局不免少了些「民族誌」卻多了些「通俗劇」的味道。至於楚浮的「騙婚記」以及近日上映的「枕邊陷阱」(Original Sin),兩片同樣改編自康乃爾.伍力奇的奇情感官小說「躍進黑暗的華爾滋」,題材同樣也是照片新娘只不過騙人的是新娘自己,而且是古巴商人娶了德州美女(是何因素會讓住在先進國家富庶區域的女人嫁到第三世界?),雖然情節動人,卻是一種現實失真。

亞當.斯密「看不見的手」固然提供了解釋移民現象的理論基礎,但從百年前的上海及漢口商人為了美國在1882年通過「排華法案」之後,發生一連串對華人移民充滿敵意的行動及事件,憤而以抵制美國貨的方式發起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群眾運動;到百年後令人震驚的大陸移民集體悶死於人蛇貨櫃之事件;甚至今日台灣社會喧騰一時的員警擄妓勒贖,在在都顯示了人口流動對社會的複雜影響。

再看秋瑾所作之「日人石井君索和即用原韻」詩:

漫云女子不英雄,萬里乘風獨向東,
詩思一帆海空闊,夢魂三島月玲瓏。
銅駝已陷悲回首,汗馬終慚未有功,
如許傷心家國恨,那堪客裡度春風?

除開經濟因素之外,國家意識、宗教信仰,甚至私人情愛,都可能是影響女性移民背後的那雙「看不見的手」。由此看來,台灣女性企業管理人才外移到上海、菲律賓大學女生到台灣幫傭,或是黑龍江女孩到香港成為「北姑」,甚至高雄彰化女孩到台北念書工作,本質上可能都是一樣的。侯孝賢的「戀戀風塵」固不必說,香港導演陳果的「妓女三部曲」之一「榴槤飄飄」、之二「香港有個荷里活」,也都是這個議題之下值得關注的電影作品,後者且已受邀為今年台北金馬影展的閉幕影片,讀者諸君不妨拭目以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