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Rabbit Hole1.jpg  

 

悲傷具有一種魔力,常常吸引人陷進去難以自拔。

 

人在面對親人過世這種至深的傷痛之時,常會突然悲從中來、淒涼無助、難以平復,似乎唯一能做的就是從過往的回憶中搜尋各種美好的事件或片段,但這根本是飲鴆止渴,因為只要一旦醒覺面對現實,就會在心底更加深傷痛一層。

 

然而反其道而行也不一定能避免,強迫自己視而不見,或者改變環境或外在事物,以為這樣就不會再憶起過往,其實反而是在每一次「刻意遺忘」之時,又重新將回憶一遍一遍深深烙印在自己腦海裡。

 

甚至人還常因沉浸在悲傷之中而區隔出自我與他者的不同(「沒有人遭受過像我這樣的痛苦,我的痛苦是獨一無二的」),久之成癮,更加難以自拔。

 

改編自普立茲獎獲獎劇本的電影《愛,讓悲傷終結》(Rabbit Hole),探討的就是這樣一個主題:妮可‧基嫚與亞倫‧艾克哈特飾演一對恩愛夫妻Becca與Howie,他們四歲的小兒子在家門前因為一場車禍意外過世,原本幸福的家庭登時破碎,甚至危及他們之間的感情。

 

導演約翰‧卡麥隆‧米契爾呈現了一段非常沉痛令人揪心的過程,讓夫妻各自以自己的方式處理兒子過世的傷痛;但麻煩的正是在約定俗成相愛就應該同心(是嗎?)的夫妻之間,如果因為彼此面對傷痛的方式不同而產生隔閡、誤解、甚至猜疑,那他們的愛該怎麼辦?

 

Rabbit Hole2.jpg  

 

Becca的母親(黛安維斯特)後段便清楚點出:這樣的悲傷是不會消失(終結)的,它只會成為你生命的一部份(以記憶的方式),儘管剛開始它可能非常沉重壓得你喘不過氣來,但隨著時間過去,它會逐漸轉化(彷彿具有魔力),變得輕盈,甚至可以放進口袋;你可能某些時候不會察覺到它,但只要伸手一探馬上便可確認──它還在那兒!

 

一旦確認了這樣的悲傷將永遠是夫妻二人共同的生命之所繫,兩人才能憑藉著既有的愛共同生活下去。

 

就這點來看,其實中文片名強勢地給電影下了近乎粗暴的結論,原片名《兔子洞》除了點出《愛麗絲夢遊仙境》中同樣的人物在不同世界扮演不同角色的重要寓意之外,也帶出「平行宇宙」此一科學理論而成為Becca在信仰上質疑上帝後的另一出口或選擇。

 

同樣的題材日本導演橋口亮輔在其2009的電影《幸福的彼端》(All Around Us)其實刻畫得更為細緻動人,探討的面向也更為豐富多元,但兩片都以夫妻感情的起伏分合為主要劇情呈現,結尾夫妻不經意牽起手來的動作幾乎如出一轍,似乎也證實了人世間情感的共通性存在。

 

 Rabbit Hole3.jpg  

 

※刊於2011年4月號 CUE電影生活誌

 

All Around Us.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