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人有角度,多係無深度,誰知境與象,專要深角度。

曾經,與友人夜遊山城九份,憩飲於九份觀海樓時,見其內部裝潢簡陋且俗不可耐,卻播放著戴夫.布魯貝克(Dave Brubeck)之爵士樂,座中或飲咖啡,或飲茶酒,中西飲食,一概俱有,其品味之混亂,不免令人心生蘇東坡「世間哪有揚州鶴」之譏。

但譏諷這個社會品味混亂,也就同時譏諷了我們自己,因為使這個社會品味混亂的,正是我們自己──是我們做廣告的引進這種混亂的品味──我們至少得負最前端的責任。於是在這個基點上我開始反省,當我思考著新世紀來臨時,一個像我這樣服膺於商業體制下的廣告創意人該做什麼、能做什麼時,我想到了網路……

每天開電子信箱收發郵件,總是收到一大堆轉寄再轉寄的笑話、心情故事、生活常識,以及一些莫名其妙的人所寫的自以為充滿智慧的俳句箴言,告訴我們怎樣趨吉避兇、怎樣相處自處、怎樣衛生保健、怎樣遊山玩水,甚至怎樣做人做事:辦公室戀情如何面對、上司性騷擾如何應付、同事與朋友分際如何拿捏、怎樣才是個好男人、怎樣才是個好女人……天知道他們之中有誰想過怎樣才是個人!

我不禁思索:在網路上流傳的這些文字究竟代表著一種什麼樣的幽默感?價值觀?生活品味?或者意識形態?轉寄的人也許只是一時興起,收到的人其實也不怎麼在意,但網路文化就這樣慢慢形成社會共識,沒有人能找到原作者回罵一聲:「他媽的,這麼低俗無聊、空洞淺薄的文字還敢post上來!」,然後大家有意無意地傳了半天,所見皆是此類文章,我們文學欣賞的水平降低事小,整個思想不自覺地被束縛、被規範、被定義、被馴化,這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每每在刪除這些垃圾郵件之時,總感到自己不能再沈默、不能再缺席,在爛文字與比較不爛的文字之鬥爭中,沈默、缺席就意味著妥協與被收編,這不僅是一種逃避,同時也是一種敗德。而對抗它們最好的方式不是勸告友人別再轉寄,而是化被動為主動,與其被這些莫名奇妙的郵件淹沒,何不自己成立一個個人式的文字輸出中心,把我身邊、生活中,成熟或不成熟的心得感想與朋友們分享,或許能有共鳴,或許能進一步互動激盪出更深刻的思考,那麼這不但是我個人之福,亦是吾友之福、網友之福;就算最後無疾而終、不了了之,至少也標誌出個人能力範圍,總勝過私底下不斷鬱積的忿懣犬儒。是以幾個月來,一直瞞著周遭的親朋好友獨自策劃著這件事,而在精神層面支撐我的,則是左拉的那句話:「我為自己清理前面的道路,因為不可能有人來為我清理。」擲地有聲吧?不是嗎?

「深角度」觀察報就是基於這樣一種對網路文字水平不滿的心境所出刊的文字,這是一種非常個人、極其主觀的不滿,因此其發行的原則與一般電子報也有所不同:

1. 一般電子報均有特定主題;「深角度」觀察報完全以個人喜好為主,從電影、時政、社會現象、兩性關係、文學、音樂到NBA籃球,愛報什麼就報什麼,訂戶可以譏笑、謾罵、批評、建議,甚至刪除或退訂。

2. 一般電子報接受讀者投書;「深角度」觀察報亦然,雖不保證回覆,但也不排除公開回覆。

卡爾維諾在「看不見的城市」裡,借馬可波羅之口講了一句話:「主控了故事的,不是聲音,而是耳朵。」現在我也要說:「主控了『深角度』的,不是文字,而是眼睛。」我相信訂閱「深角度」的每一雙眼睛。

好啦,不囉嗦,等著看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