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Mother1.jpg 

這幾年都會寫一下前一年的個人年度電影排行,並非企圖左右別人的觀影品味,也不在鞏固什麼影評界(如果有)的論述權力,只是想對自己過去一年來的觀影經歷做個整理。然而每次選片都遇到一些難題,因此選片標準必須更清楚地界定一下:

 

第一,必須是當年度在大銀幕上看過的電影,影展或院線不論,電視頻道、網路下載或DVD不算。雖然如此對一些無緣上映的片子會感到可惜,比如去年初看的許鞍華《天水圍的日與夜》(The Way We Are),在我心中其實這片還在《不能沒有你》之上,但因看的是DVD,因此就不排入了;不過由於去年年中我開始使用Plurk記錄我的電影日誌,我看過的每一部片或多或少都會留下一些文字紀錄,也許明年會有一個DVD的電影檢點也不一定。

 

第二,必須是當年度出品的電影,但可以容許不超過一年的時間誤差,因為從拍攝完、進後期,然後完成發行到正式上映總還是需要一段作業時間,有時難免會拖延,如果拖延到一年以上便不再納入。這一點主要是為了排除一些重新上映的影史經典佳片,以這些電影的歷史地位,其實沒有被納入這種排行評比的必要,例如《巴西》、《紅菱豔》等片,以及法斯賓達、卡薩維蒂、高達與米耶維勒這種導演回顧展的電影等等;然而還是會出現一些遺珠,例如阿薩亞斯的《感傷的宿命》﹝Les destin?es sentimentales﹞、市川準的《未來之我製作法》﹝How To Become Myself﹞,以及黑澤清的《光明的未來》﹝Bright Future﹞等,這些片子非常有競爭力,亦尚未有明確的影史定位,只是因為不及於當年上映便被排除,實在相當遺憾,不過這也沒有關係,畢竟我這私人排行對他們其實也沒有什麼影響。

 

這兩點一確立,片單就好排了,以下,就是我的2009年度電影檢點:

 

 Mother2.jpg

 

一、《非常母親》﹝Mother﹞ 

光Opening與Ending兩場戲就令人瞠目結舌,奉俊昊巧妙辯證了東亞父權社會中個體與群體之間的異同分合關係,熱鬧中有門道,表面上帶著觀眾玩兇手是誰的推理遊戲,實際上卻給了沉醉於導演調度細節裡的觀眾冷不防的一針!這一針就足以把韓國電影推上新高峰。

 

 The White Ribbon.jpg

 

二、《白色緞帶》﹝The White Ribbon﹞ 

麥可漢內克將《隱藏攝影機》裝置到上個世紀初的北德小鎮,而且這回曉得該有所節制,不輕易見血,讓暴力在觀眾腦海中自行浮現,反而力道更甚;影片刻意做小,回歸黑白攝影、不花俏的古典敘事,視野格局卻很大,各項細節都很到位,對歷史的反思也更深刻。

 

 Still Walking.jpg

 

三、《橫山家之味》﹝Still Walking﹞ 

是枝裕和最出色的能力莫過於對人情與物情的細膩描繪:景色依舊,對景傷情,由此而鋪排出的此情此景,在在入觀者心。本片以家族三代兩天一夜的相聚,角色之間互相撞擊的火花甚為可觀,同時又構合出整個家族秘密,表面平淡,內裡深刻,影像處理幾乎盡得小津三味。

 

 The Milk of Sorrow.jpg

 

四、《懼乳:傷心的奶水》﹝The Milk of Sorrow﹞

祕魯女導演克勞蒂亞‧尤薩以特殊的視角、詩化的影像,處理歷史傷痛的手法令人眼界大開,以女性兩代相傳的強暴恐懼隱喻威權統治之高壓令人揪心又扼腕,最終的解放與救贖更處理得細膩非常,尤其沒有掉入一廂情願的政治控訴窠臼,實可為許多台灣導演表率。

 

 The Reader.jpg

 

五、《為愛朗讀》﹝The Reader﹞

關鍵字正是Read「讀」,不僅讀書,還要讀動作讀眼神讀欲望讀心意,每個角色都企圖讀懂另一個,但每個人內心都各有其複雜難讀之處,導致一連串誤讀的悲劇。凱特溫斯雷演技已臻化境,是本片成功的主要關鍵。

 

 Inglourious Basterds.jpg

 

六、《惡棍特工》﹝Inglourious Basterds﹞ 

昆丁泰倫提諾這回惡搞納粹,看似耍無賴與無厘頭,其實語言戰爭才是他在片子裡暗藏的玄機。誰掌握語言優勢誰就能贏:德國佬要殺人不一定講德語,但聽不懂的人當然就難逃被殺;希特勒等一干納粹高層看不透電影銀幕背後的語義,當然就是葬身戲院;臥底的人不解某個手勢的意義,就可能搞砸一次秘密行動;這不單是狹隘的國族語言競爭的問題,而是可以更廣義地概括應用:誰掌握某一領域的語言優勢,誰就能在那領域裡呼風喚雨;當然在電影這個領域,我們都瞧見了昆丁呼風喚雨的態勢。

 

 Tokyo Sonata.jpg

 

七、《東京奏鳴曲》﹝Tokyo Sonata﹞

黑澤清對於外在環境和人物內心的兩重糾葛總是有其獨到之處,這次讓香川照之一家人各自陷入不同的困境,然而卻並不以否極泰來的運氣度過人生低谷,而是在看似無出路的絕境中發現其實扭轉思維即可改變一切,另闢新局;人生原本沒有解決不了的問題,解不了的是自己的思維,開場的大雨即預示了此種無出路的困境,終場小兒子的鋼琴演奏則正是思維扭轉後的海闊天青,兩者配合得恰到好處,餘韻不息。

 

 Let the Wind Carry Me.jpg

 

八、《乘著光影旅行》(Let the Wind Carry Me) 

這片是我心目中2009最佳台灣電影也是最佳紀錄片,雖然未得金馬評審青睞,但此片的實質意義不容小覷。雙導演姜秀瓊與關本良不僅是有意識地呈現了攝影師與導演的共同創作關係,更深入探索了攝影對於電影的意義;尤其被攝者李屏賓攝影師在台灣甚至世界影壇所具有的一席之地更讓本片的格局加以擴大,台灣新電影一路走來近30年,能拍出這部紀錄片實在是不枉了,雖然一般觀眾可能並不理會這些電影背後的故事,以為就是李屏賓拍過的電影幕後製作特輯,其實它在影史上的意義遠遠超過這個,我既然看見其重要性自然不容其被便宜忽略。(完整版影評容後貼出)

 

 Julie&Julia.jpg

 

九、《美味關係》(Julie & Julia) 

電影穿梭兩個截然不同的時空,卻又交織得如此興味盎然,雖得利於美食烹飪與真實故事既有的魅力,但導演及演員的努力卻不宜因此抹煞;尤其愛咪亞當斯在梅莉史翠普的巨大陰影下還能有足夠搶眼的表現更值得讚許,加以本片對於近十年因書寫部落格而人生有所轉變的觀眾(如我)具有極大的共鳴作用,在在都是使其不斷加分上揚的因素。

 

 Watchmen.jpg

 

十、《守護者》﹝Watchmen﹞

電影是虛構的歷史,氛圍卻是真實的。想像越戰之後一個完全不同於現實的美國歷史:一群超級英雄(不是超人)幫助美國打贏越戰,還讓尼克森連任成功,但美蘇冷戰也隨之被推上最高峰,在核戰爆發前夕,一位號稱最聰明的企業家選擇毀一城而救世界,以犧牲百萬人的性命換得美蘇和解也止息了核戰陰影。如此劇本已經夠大膽,但影片愣是經營出一股末世氛圍,尤其以美國夢的幻滅最是令人擊節,超級英雄猶如現代的希臘諸神,雖擁有神力卻也擁有凡人的諸般慾望,在在豐富了影片所建構的、與真實平行的世界。

 

 LettheRightOneIn.jpg

 

特選:

血色入侵》﹝Let the Right One In﹞ 

結合吸血鬼與校園暴力事件,這部瑞典吸血鬼片硬是另闢蹊徑,寫實的基調抓得很穩,以小喻大的社會批判性立場也很鮮明,吸血鬼成為社會陰暗角落的某種邊緣人格之隱喻,單純就當吸血鬼電影看也很有味,內心戲和動作戲調度分明,是近年少見的類型佳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6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