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ul 21 Fri 2006 15:18
背向波蘭斯基,反史蒂芬史匹柏
- Jul 21 Fri 2006 00:53
2001香港紀行(1)

到香港的第一天已是10/10晚上,在旺角西洋菜街附近閒逛了一下,吃了一客許留山的芒果西米撈,將近午夜回到油麻地的救世軍賓館,轉開電視,正好看到董建華正進行任內第五次﹝也是他任期的最後一次﹞施政報告。這種行政長官的施政報告竟由官方安排、媒體直播﹝雖然是深夜時段﹞,怎麼都不能不說是一種負責任的態度,這更是連號稱已經如何如何民主的台灣也看不到的做法:你能想像馬英九或謝長廷﹝甚至張俊雄、陳水扁﹞在電視機前明白地向市民大眾報告下年度的施政方針有12345678點嗎?
這節目並不是為政府的政績做宣傳,而是向市民報告,同時的「配套措施」還包括第二天香港市民可在各定點領取以香檳金色印製、厚達數百頁的行政長官施政報告,相關單位如房委會、金融管理局等也立刻公佈配套措施,做這些事情的目的何在非常清楚。姑且不論董建華的施政功過評斷如何,這起碼是一個負責任的政府該做的事情:盡所有可能的方式讓所有人民知道政府決定要做些什麼事,而且明明白白由最高行政首長嘴裡說出來,日後想賴,門都沒有!
- Jul 20 Thu 2006 01:32
香港掃街特報7集
- Jul 19 Wed 2006 01:51
誰是女性移民背後那雙看不見的手?

以所謂「民族誌電影」(Ethnographic Film)的角度來看,這部由日裔美籍導演羽田信代在夏威夷所拍攝的「照片新娘」(Picture Bride)顯然僅具企圖心而缺乏說服力,但在一次聽了世新大學成露茜教授關於「資本主義與人口流動」的演講之後,這部片中的許多影像不覺又從我的腦海逐漸浮出……
影片的故事背景是發生在上個世紀初,一個日本少女在失去了雙親之後,透過媒人的介紹,從照片中認識了一個到夏威夷當甘蔗工的日本男人,雖然百般不願,她仍然勉強同意了這門親事,詎料到了夏威夷,她才發現那男人比照片幾乎要老了20歲;起初她堅持不就,但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她只有先賺足路費才能返回日本,然而隨著日子一天天的過去(我們由此得窺本世紀初在夏威夷討生活的日本移民過的是什麼樣的日子),兩人的關係逐漸產生變化,最後他們決定從頭開始共度此生……
- Jul 17 Mon 2006 10:32
屏風十五年新戲停演,李國修無須抱歉

乍聞李國修黯然宣布屏風新戲「不思議的國」停演,心中頓時百感交集,回想自己的劇場經驗,恰好與台灣劇場的發展差不多同時開始。
1984年6月,我在市立藝術館看了生平第一齣舞台劇:賴聲川回國後帶領藝術學院學生的創作「過客」;同年11月,賴聲川和李立群、李國修合組了表演工作坊,隔年推出的第一齣戲「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立刻震撼全台,賴聲川引進的集體即興創作方式成功而有效地刺激(stimulate)引導了李立群和李國修兩位傑出演員,為傳統相聲開創出新生命;1986年的「暗戀桃花源」,李國修沒有參與編導演出,只掛製作人職銜,而此戲令兩個劇團擠在同一個舞台上彩排的初始架構卻是出自李國修,他與賴聲川的理念不合顯然也自此開始;1987年演完了「圓環物語」,李國修便脫離表坊,自創「屏風表演班」。
- Jul 17 Mon 2006 10:29
屏風十年,李國修無悔的劇場夢
- Jul 14 Fri 2006 10:04
兩個電影導演,一樣的生命熱誠

看「科學怪人」時,你會想到什麼?一個怕水的老導演,竟然淹死在自家的游泳池裡!這裡面又有什麼蹊蹺?
電影「眾神與野獸」(Gods And Monsters)裡,由伊恩麥凱倫(Ian McKellen)飾演的男主角,就是這個現實世界真有其人的老導演詹姆斯惠爾(James Whale)。1893年在英國貧窮的鄉下礦村出生,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在德國集中營接觸學習到舞台劇,戰後回到英國就在倫敦劇場界發展起來;然後美國百老匯向他招手,1930年派拉蒙與他簽下第一部電影合約,要他擔任霍華休斯(Howard Hughes)的戰爭片「煉獄天使」(Hell's Angels)的對白導演,等於是演員指導;1931年他跳槽到環球拍攝了恐怖片的經典之作「科學怪人」(Frankenstein),帶起好萊塢恐怖片的風潮;緊接著又拍了「隱形人」(Invisible Man, 1933)和「科學怪人的新娘」(Bride of Frankenstein, 1935),總計拍了20部左右的片子,奠定了他在影史的地位;但恐怖片的風潮過後,他便退出影壇改行當畫家,過著隱居的生活;居然在那個年代,他便公開承認自己是同性戀,喜好「全男性泳池宴會」(all-male pool parties),但在與老情人David Lewis分手之後,1957年被發現溺斃於自家游泳池中。
- Jul 13 Thu 2006 11:54
一場你從來沒見過的戰爭

「大幻影」(Grand Illusion)是法國導演尚雷諾1937年(二次大戰爆發前夕)在威尼斯影展一炮而紅的經典力作。內容是描寫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數名法國軍官被德軍俘虜而他們想盡辦法脫逃的故事。這部片奪得當年威尼斯影展的最佳藝術影片獎(威尼斯影展1949年才開始將最佳影片設為金獅獎),一舉提升了威尼斯影展在世界影展的地位,可惜的是在此片引發歐洲人民的熱烈反應之後,第二次世界大戰仍然爆發,成為歷史的諷刺。
「大幻影」雖是以第一次世界大戰為背景,但尚雷諾卻全然不呈現戰爭的場面,而從德國集中營的生活切入,幾個法國軍官商量逃獄的情節竟成為經典,後來凡是以逃獄情節為重點的電影如「刺激1995」,都曾經或多或少地沿襲。即使是描寫集中營生活,尚雷諾也不特別表現集中營的殘酷,反而從人道主義出發(顯然受到卓別林的影響)。片中沒有人是面目猙獰的反派惡人形象,德國軍官也是充滿了人性,不但對待戰俘彬彬有禮,連發現戰俘脫逃,欲待開槍攔阻時,也是猶豫再三,不願傷人。集中營內眾人的對話也是風趣無比,除了無行動自由之外,簡直就像是萬花嬉春。
- Jul 08 Sat 2006 13:33
從「從缺影展」談起(2)
- Jul 07 Fri 2006 10:18
從「從缺影展」談起(1)